- Admin
- Aug 01, 2024
- NEWS
- Read: Small Medium Large
台灣汽車新政策:對抗中國「化整為零」的策略,封堵中國車零組件,國產化比率暴漲35%!
(圖/ MG)
台灣經濟部於2024年8月1日正式推行了一項新的汽車產業政策,旨在防範中國車輛零組件通過「化整為零」的方式進口台灣市場。這項新規不僅是對中國低價車輛的一種防禦,更是保護本地汽車零組件產業的關鍵步驟。讓我們來看看這項新制的具體內容以及其背後的原因。
新政策亮點
1. 國產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:
○ 車廠若引進中國車款,必須在上市的第一年承諾15%的國產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。
○ 第二年要求提升至25%。
○ 第三年則需要達到35%。
2. 管理範圍擴展:
○ 新政策涵蓋中國資本車廠、合資車廠、中國併購的國際品牌車廠,以及在中國生產的國際品牌車廠。
○ 包括馬達、轉向裝置、車軸、車架等關鍵零組件。
3. 申請程序:
○ 車廠在申請進口中國製樣車或相關零組件前,必須向產發署提交國產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書,並獲得批准後才能進行相關申請或領牌審驗。
政策背景
台灣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分別創造了2300億元和3060億元的產值。每年台灣新車市場約有45萬輛,其中國內組裝車輛佔25萬輛,進口車輛佔20萬輛。中國整車未開放進口,且底盤也受到限制。近期,有業者利用規範漏洞,從中國進口整車零組件來台組裝,造成了本地零組件業者的不公平競爭。
國際視角
這項新政策的推出,正值國際間對中國低價車輛進行反制的時期。歐盟、美國等國已經針對中國車輛進行了反補貼稅或提高進口關稅,以抵制不公平競爭。台灣的這一新規也是對國際趨勢的一種回應,旨在保護國內產業,維持市場公平。
政策意圖
經濟部的這項新措施,旨在透過提高中國車輛的國產化比率要求,促使車廠更加依賴本地供應鏈,進而支持台灣本地的汽車零組件產業發展。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國內產業的競爭力,也能保障相關業者的生計。
未來展望:車廠需快速適應
這項新規定的實施,將對目前在台灣組裝的MG及即將引進的大通汽車產生直接影響。未來,所有進口中國車款的車廠都必須符合國產化要求,以避免像MG爭議那樣的問題再度出現。經濟部官員透露,目前國內引進中國車款的車廠主要是MG和大通汽車,新政策的推行正是為了防止類似的問題重演。
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台灣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策略調整,也顯示了台灣政府對於保護本地產業的決心。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,這項政策無疑是對國內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步。